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險種分析:意外險(5)----殘廢險

傳統的意外險,理賠的項目就是因意外所導致的殘廢和身故,但這在規劃上會有個問題,也就是保障的重複性。因為意外險只理賠意外事故,所以在規劃身故這一塊時,都會使用壽險來做規劃。那這樣規劃會有什麼缺點呢?


舉例來說,假設你設定自己需要為意外殘廢風險準備1000萬的規劃,那就會做1000萬保額的意外險。接著又考慮需要為身故準備500萬的規劃,而意外險不理賠疾病身故,所以再規劃500萬的壽險。換句話說,如果是因為意外而身故的話,受益人總共會拿到1500萬元,這就遠超出你所需要的規劃。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險種分析:意外險(4)----產險公司意外險

前面已經提過意外險的保證續保,現在,我們來看看產險公司所出的意外險吧。


產險公司的意外險和壽險公司的比較起來,很簡單!只有兩個特色:
1、絕對沒有保證續保(自動續保不等於保證續保);
2、相似保障下,保費會比壽險公司的便宜不少。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從財務指標來挑選保險公司(續)

在前一篇文裡,小薛已經提到幾個觀察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指標,這篇則是直接來看看目前最新的財務數據。


這篇只是提供一個簡易觀察的觀點,想要更深入的,可以直接去看保險公司和大股東的財務報表,可靠性會更高。


這裡小薛挑出了負債佔資產比率和資產報酬率做為觀察重點。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險種分析:意外險(3)----保證續保意外險

在之前我們已經討論了意外險的特性和如何決定保額,現在,我們要來討論應該怎麼買?又要買哪一家保險公司的意外險呢?

在看市面上的意外險之前,我們必須注意意外險很重要的一個觀察重點:保證續保

為什麼要談「保證續保」?什麼又是保證續保呢?


定期險都是保障一段時間,到期之後還想繼續擁有保障就必須續保。這時,如果該定期險沒有保證續保,而被保險人的體況變差了,就可能發生保險公司不願意繼續按照原本的條件承保的情況,也許是加費、除外或是拒保。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新聞]大腸癌居家化療 免等病床

大腸癌居家化療 免等病床

  • 2010-07-21
  •  
  • 新聞速報
  •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1日電)腫瘤科一床難求,醫師常要幫病患找病床。醫師今天表示,這1、2年來,會建議病患改用居家化療奶瓶,在家做化療,效果不錯,且免去等病床時間。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資琛下午在記者會表示,很多必須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都會碰到等不到病床的困擾,雖然有些患者願意自費住雙人房,但也可能要等1、2個星期。但化學治療是癌症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在腫瘤科幾乎滿床的狀況下,等床時間可能耽誤治療時機。


為什麼不能用總繳保費來比較定期險和終身險:談保單價值準備金

不少業務或保戶喜歡用「總繳保費」這四個字來比較定期險和終身險,尤其是對於較年輕的人來說,投保定期險的話,繳到75歲的總繳保費會比買終身險的還高,因此,他們就會認為從費用來考量,終身險比定期險還要好。小薛要告訴你,這絕對是大大的不正確,為什麼?這要先從保單價值準備金(以下簡稱「保價金」)談起。


在「人壽保險的保費結構:總保費=純保費+附加費用」裡談到,保費就是純保費和附加費用的加總,可是這不夠精確,為什麼?因為這裡所謂的總保費是指一年期的保險的保費,但如果年期超過一年以上的,保費裡就含有第三個部份,也就是保價金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險種分析:意外險(2)----應該買多少?

意外險應該買多少?

以下我們按照意外身故及殘廢、意外住院和意外實支實付這三個險種分開討論。


意外身故及殘廢


意外身故及殘廢在身故的部份,有別於壽險,只理賠因意外而身故,疾病身故則不賠。所以如果只使用意外險來規劃身故這部份,結果很倒楣的是因為疾病而身故,那就欲哭無淚啦。所以在規劃身故這一塊,通常會使用壽險。那我們要意外身故及殘廢來幹嘛?扣掉身故的部份,當然就是著重在「意外殘廢」上啦。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險種分析:意外險(1)

 根據衛生署公佈的97年的國人十大死因,居首位的仍然是惡性腫瘤(癌症),而意外死亡排名是第六名。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先談論癌症險或是重大疾病險呢?原因有兩個:


一、根據勞委會公佈的勞工十大死因,癌症、事故傷害、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是前三名,勞工因意外傷害致死的比例,比一般國人高出了65%!而且越年輕、意外身故的比例就越高。15到24歲年輕人的主要死因,第一名就是事故傷害(佔56.65%),遠比第二名的自殺高出五倍。


規劃保險的第一步: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保險規劃的第一步,事實上,這也幾乎是所有購物原則的第一步。因為沒有需求的話,幹嘛還需要買東西?


尤其是買保險,這種東西不買你會擔心發生萬一,買了又不想用到它(就跟安全帽、安全氣囊一樣嘛,你會很希望用到它嗎?)。再說,人還活著的時候,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買保險同樣要花錢,所以既然要買,就一定要買的恰當。


那到底要怎麼買呢?保險的規劃有一個大原則,就是「保大不保小」,換個角度來說,就是以「低保費、高保障」的險種為優先。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可不可以不要買保險?

台灣的保險滲透率已經超過200%,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個台灣人至少擁有兩張保單,滲透率之高,在全世界可是排名非常前面的呢!台灣也沒多少地方能在全世界排名很前面,套句周董常說的話:「唉唷!不錯唷,這個屌。」

不過保險買了這麼多,真的有發揮到功用嗎?

不管是就統計數據還是個人經驗,很可惜並沒有。(你問啥統計數據?去看平均每人保費和平均壽險保額就知道了,高保費但是低保障,保險的意義都不知道死到哪去啦!!!)

不但保險的功用發揮的並不佳,平均來說,每張新保單大概過兩年後就會有2成左右解約。嘿嘿嘿,剛好的是,通常每張保單都是在第一年佣金最高。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新聞]DRGs新制首季 再診率提高

中央健保局今年初實施住院診斷關聯群(DRGs)給付新制,首季醫院申報結果出爐,病人住院天數和健保給付費用下降,但大醫院擔心的病人再回來急診和住院比率,卻也增加。

健保局實施DRGs制度,原本期望提高醫療效率,減少不必要用藥、檢查、手術,引導醫界依實證醫學,以較低成本,做出最有效率服務,上路前一度引起醫界及民間團體憂慮,但衛生署和健保局仍堅持按原訂計畫推行。

根據健保局統計DRGs第一季醫院申報監測最新結果發現,醫院平均每件住院天數由4.42天下降為4.18天,整體下降5.29%,平均每件實際醫療點數由4萬5千多點,下降為4萬4千多點,下降1.21%。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從財務指標來挑選保險公司

在2008年金融海嘯來臨的時候,不少保戶對保險公司的營運產生疑慮,特別是外商保險公司。雖然後來並沒有壽險公司出問題,不過已經讓不少保戶嚇出一身冷汗。

台灣的保險公司並不是一定不會倒,雖然曾出問題的壽險公司或保單都有人接手,可是產險公司卻已經開了先例。

2005年國華產險被勒令停業、清算,創下國內四十年來首度有保險公司遭清算的首例。雖然保戶仍然能夠申請理賠,可是權益仍然可能受損,除了理賠金有可能只能拿到一部份以外,理賠的速度也比正常產險公司的程序還要慢得多。

壽險公司雖然從沒發生過這樣的案例,可是財務狀況堪憂的壽險公司仍然有。如果萬一在短時間內發生數家保險公司財務出狀況,難保所有的保戶完全都不會受到影響。

以下,我們要來討論如何從一些財務指標來挑選保險公司。

你知道投資型保單有哪幾種嗎?

投資型保單從民國90年左右開始出現在市面上,之後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佔新契約的比重越來越高,甚至還超過六成。可是隨著金融海嘯的出現,投資型保單的銷售出現非常明顯的衰退。而當股市在金融海嘯後出現反彈,投資型保單銷售的比重也跟著回升不少。


雖然投資型保單已經是保險業相當重要的商品,可是因為它和傳統商品比起來非常的複雜,因此糾紛也非常的多。


商品是中性的,純粹就看有沒有適合的族群。可是投資型保單的複雜度,連多數的保險業務都不見得了解,更別說是一般的民眾了。投資型保單有可能適合你,但如果你不想花那麼多時間了解,使用傳統保單和別的投資管道就好。以下,讓我們來認識認識投資型保單。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很多人的迷思:終身醫療比定期醫療好? (下)



這篇,我們要談談終身醫療最重要的缺點:彈性。

終身險有個特性,就是投保後基本上契約都不太會再更改了。而且因為通常都是在一定期間內(如20年)繳完一輩子的保費,所以中途後悔不想繼續繳,可能要承受損失。尤其是終身醫療,它的保費計算有考慮「脫退率」(也就是有考慮中途有些人就不繳或繳不出保費了),因此不會有任何的解約金,後悔也沒有用。



並不是所有的終身醫療都如此,有些醫療險是有解約金的,那是因為此類醫療險在相同保障下的保費高很多,所以才會像終身壽險或儲蓄險一樣,會有解約金。可是這種複合式的商品,保費非常的高,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像是還本醫療或還本意外險,都是這樣的設計,以後有機會再另外討論。


終身醫療具有終身確定的性質,往好處想,在利率很高的時候,它可以把利率鎖住。而在「人壽保險的保費結構:預定利率」一文中有談到,預定利率越高,保戶所繳的保費就越少。因此,能在高利率的時候投保就會有這優點。問題是,目前利率水準很低,而且它有更大的壞處。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多數人的迷思:終身醫療比定期醫療好? (上)

就如同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的比較一樣,有不少保戶或業務有錯誤的認知,在醫療險的終身和定期之爭,也有同樣的問題。


或許有些人會說:「我認同終身醫療沒有一定比定期醫療好,可是商品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


沒錯,商品的確是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但根據幾個理由,我認為終身醫療可以說完全沒有適合的對象。為什麼?讓我來解釋給你聽。


在「多數人的迷思:終身壽險比定期壽險好?」一文中,我提到在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下,其實終身壽險只是定期壽險的衍生。因為終身壽險只是把一輩子要繳交的錢,濃縮在限定的期間內,像是20年,就把它繳完,其實並沒有比較划算。同理,終身醫療和定期醫療的關係也是如此。


[新聞]健保DRG新制上路,小心健康險保費白花了!

小如因為天生骨盆異常,生第一胎時採取剖腹產;而在大家歡慶新的一年到來時,小如的第二胎也無預警地提早報到。

雖然同樣是剖腹產,第一胎她足足在醫院住了7天才出院,這次醫院卻在第5天就趕她出院,理由是:在健保DRG新制下,因為她沒有合併症,所以只能住院5天。

住院天數由7天縮短為5天,對小如的直接影響是:原本按日領取3000元保險金的她,保險給付就立刻少了6000元,讓她直嚷嚷「大半保費都白花了」 !

與舊的健保給付制度相比,之前的給付方式是「用多少錢治病?就付多少錢」,而新的DRG制則是「看什麼病?就付多少錢」。也就是說,每一種疾病狀況都只有一種最高給付金額,醫院讓病患住院越長,並不能領取更多的給付。

投保醫療險,不可不知的醫療科技趨勢:遠距照護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技術的進展也是與日俱進,而醫療技術的進步會影響到醫療險的選擇。在這篇文,我要談醫療環境的變化,特別是越來越受到重視的遠距照護。

在過去,當我們需要看病的時候,都一定要去醫院看診。必須先掛號,然後等一些時間,輪到自己的號碼才能接受醫生看診。如果需要回診觀察,也必須再約個時間,然後回醫院找醫生。

另外,多數人總是習慣等到身體有明顯的警訊時,才願意去醫院。這並不只是因為我們輕忽身體健康,我認為很大的因素,也和健康檢查的費用和時間成本有關。要做一個全身性的健康檢查,每次花費至少要數千至上萬,而且可能至少要安排一個上午或下午的時間做檢查。這些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對於一些人仍然會造成不小的阻礙。當然,全面的健康檢查一定要定期做,可是,我們可以期待未來在比較簡單的身體檢查,已經不需要這麼麻煩了。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從老年的醫療支出,談實支實付醫療的重要性!

在「理賠方式哪個好:實支實付 vs 定額給付」一文中有談到實支實付是應該最優先規劃的醫療險。在「可以投保兩家以上的實支實付嗎?收據副本如何申請?」一文也談到我認為投保雙實支實付是會比實支實付+定額給付還要來的更好。而在這裡,我將提出更進一步的證據,說明為何如此。


上面的圖,是97年平均每人住院的健保醫療費用,所以這無法代表個人自負的醫療費用,礙於沒有各年齡層的個人自負醫療費用的資料,所以以此代替,相信還是有相當的代表性。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可以投保兩家以上的實支實付嗎?收據副本如何申請?

有些保戶或者業務對於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或是實支實付意外險會有誤解,以為實支實付是只能投保一家,可是實際上「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對此已有規定。

根據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的(一):「被保險人於投保時已通知保險公司有投保其它商業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而保險公司未拒絕承保者,其對同一保險事故已獲其他保險契約給付部分仍應負給付責任。」((三)是指在同一家保險公司投保兩張以上實支實付的情況)



因此,在投保第二個實支實付時有告知給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還受理承保的話,那就都可以以實支實付做理賠,不論是實支實付醫療或實支實付意外(實支實付意外請看第四十八條)都是如此。


理賠方式哪個好:實支實付 vs 定額給付

在醫療險和意外險裡,按理賠方式區分,可以分成「實支實付」和「定額給付」兩種。


所謂的實支實付,是根據「損害填補原則」,在符合條款的情況下,收據寫多少,保險公司就理賠多少。但理賠並不是無上限,會設定一個最高額度,稱做「限額」。在限額內,就按照收據賠,當收據金額超過限額時,則按限額做理賠給付。


定額給付固名思義,當發生符合條款的理賠情事時,就按照一個固定的金額做理賠,而不管保戶實際上到底花了多少錢。定額通常會理賠的項目至少有包含住院和手術,而如果是只有理賠住院項目的,就叫做「日額」。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很多人的迷思:終身壽險比定期壽險好?

不少人覺得定期壽險繳費之後如果沒發生事情,繳出去的錢就沒了。而終身壽險只要繳一定期間,就可以保障一輩子,甚至還有解約金可以拿,所以不少人偏好終身壽險。在這篇文,我要打破這個錯誤迷思。


在探討終身壽險(以下簡稱"終壽")和定期壽險(以下簡稱"定壽")的差異之前,必須先釐清的是,這裡討論的會是以保障為主的壽險,而非較著重在儲蓄功能的壽險,雖然本質上仍然一樣。

常見的終壽,繳費期間有10年、15年、20年、30年,保額通常是固定的。以遠雄人壽新終身壽險為例,30歲男性,100萬保額的保費是27600元,繳費20年後即可有100萬的壽險保障到110歲。

定壽的繳費期間不一定,常見有1、5、10、15、20年,或是繳費到某一個年齡(例如60歲),有持續繳費才有保障。其實有少數的終身險也是終身繳費,特性是每年繳費固定,而且最高的保障年齡比較高,因為定期壽險的保障最高年齡上限目前差不多都是只到7、80歲。


人壽保險的保費結構:預定利率

購買保險,為的是擔心下一秒之後所產生的風險。而在購買保險、簽定契約時,就必須繳交保費,這是要保人的義務。同樣的,當發生事故,符合保單的理賠標準時,保險公司就必須理賠。只是一般來說,繳交保費和拿到理賠是會有時間上的落差的,而時間有其價值,這就是「貨幣時間價值」。

貨幣的時間價值,是因為人們總是希望能當下拿到金錢,如果不是當下拿到的話,錢放在存款或投資,理應獲得利息的補貼,來彌補人們忍受沒有馬上拿到金錢並使用。因此,現在拿到的一萬元,和一年後才拿到的一萬元,價值應該是不一樣的。假設利率是2%,那一年後的一萬元,它的價值只等於現在的9804元(因為1萬除以1.02)。如果利率只剩1%,那價值是等於9901元(1萬除以1.01)。利率的高低會影響未來拿到的錢,尤其是當時間越長時,利率變動所產生的影響會更加的顯著。舉例來說,在利率2%下,如果希望10年後有10萬元,那現在必須存下82035元。但是如果利率只有1%,那現在就必須存下90529元。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人壽保險的保費結構:總保費 = 純保費 + 附加費用

保險的意義就是集合眾人的力量,來保障少數人所遭遇的風險。而保險公司所做的事,就是從每個需要保障的保戶收到保費,然後將錢發給在保險期間發生事故的人。

雖然我們無法預知風險,可是當人數越多時,每年身故的人數"比例"就會越穩定,而且每一年的差異不會太大。因此,參考過去身故的人數比例,只要樣本數夠多,我們就能大致判斷出下一年會身故的人數比例為多少。這就是「大數法則」。

不過,20歲的年輕人不可能和60歲的老人有一樣的身故機率,畢竟應該是年紀越大,身故的機率就越大。因此有必要將過去每一個年齡層的死亡率分開統計,而加以編列而成的表,就叫做「生命表」。目前保險業界普遍使用的是「第四回合生命表」。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人所提供之資訊,僅供交流討論與參考。本人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唯所載資訊均來自個人之見解網路資料整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 如有錯漏或疏忽,本站及本人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 本站所有內容,公開資訊及轉載資料/圖片,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其餘文字圖表皆屬本人之所有著作權,如需轉載文章請註明出處,謝謝。